跟诊林佳明老师实录:
一问一答间领悟六经辨证精髓 一问:口腔溃疡首辨阴阳,如何避免"见热投凉"之误? 学生问:老师,临床常见口腔溃疡患者,多数医者一见溃疡便辨为"上火",投以清热解毒之品。
您在钦州临证二十余载,首重阴阳辨证,请问如何准确辨别口腔溃疡的阴阳属性? 林师答:此问切中临床要害。
口腔溃疡虽病在上,然其根在下。
《内经》云:"阳在外,阴之使也;阴在内,阳之守也"。
若只见口腔局部红、肿、热、痛而断为阳证,便如见水面浮萍而不知水底之根。 我曾治一65岁男性,反复口腔溃疡6月余,前医屡投清热解毒之剂,服药可暂缓,停药即复发。
诊其脉沉细,舌淡苔白,虽溃疡处红肿,然整体呈虚寒之象。
此乃真寒假热之厥阴病,上热为标,下寒为本。
若再予寒凉,必戕伐阳气,致冰覆火上,病情缠绵。 辨阴阳之要,首重舌脉与整体状态。
若患者溃疡周围色红灼痛,却伴四肢不温、大便溏泄、脉沉细无力,此乃阴盛格阳,虚阳上浮之证。
正如《伤寒论》所言:"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"。
此时当察其下元虚寒之本质,不可为表面热象所惑。 二问:甘草泻心汤治口疮,如何灵活化裁? 学生问:甘草泻心汤为治疗口腔溃疡之常用方,老师临证时有何独到经验?
如何根据具体病机化裁? 林师答:甘草泻心汤乃治疗寒热错杂型口腔溃疡之主方。
方中重用炙甘草30克为君,取其"甘以缓之"之意,既能补中益气,又能缓急止痛,修复黏膜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谓甘草"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",正是取其甘缓补中之功。 然临证需灵活化裁。若中焦虚寒明显,合四君子汤健运中焦;
若下元虚寒显著,合四逆汤温补肾阳;
若虚阳浮越较甚,加龙骨、牡蛎各45克以潜镇浮阳。 曾治一39岁女性,反复口腔溃疡10年,伴梦多、腹胀、便溏、舌淡胖齿痕。
此乃中焦枢纽失司,升降失常所致。
予甘草泻心汤加砂仁、陈皮各10克,黄柏6克,乌梅30克。
五剂而愈,随访半年未发。
方中乌梅酸甘化阴,敛浮火而归元,合甘草甘酸化阴,正是顺应厥阴肝木之性的妙用。 三问:温潜法治溃疡,其理何在? 学生问:老师常用温潜法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,请解读其理论基础和临床要点。 林师答:温潜法乃扶阳学派重要治法,源于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法,经祝味菊先生明确提出。
其理在于引火归元,导龙入海。 我曾治一26岁男性,左牙龈肿痛、口腔溃疡一周,前医予抗生素无效。
诊其脉沉细,舌尖红苔白腻,此乃虚阳上浮,龙雷之火上奔。
予温潜法:四逆汤为基础,加龙骨、牡蛎各30克,肉桂6克。五剂而愈。 温潜法之妙,在于温阳与潜镇并用。
附子温补肾阳,如大将征伐;
龙骨、牡蛎质重潜降,如重镇守城;
肉桂引火归元,如向导引路。
三者合用,使浮越之虚阳重归肾宅。 须知虚火犹如炊烟,下元犹如灶底。
灶底火弱,炊烟不升;
灶底火旺,炊烟袅袅。
若灶底火弱而炊烟四起,必是虚火浮越,当温补下元而非清泻烟火。 四问:上热下寒之口疮,如何把握病机? 学生问:上热下寒证型在口腔溃疡中颇为常见,请老师深入剖析其病机及治疗要点。 林师答:上热下寒乃厥阴病核心病机,其本质为水火不济,阴阳升降失常。
心火本应下降温煦肾水,肾水本应上济滋润心火。
若中焦枢纽失灵,或下元火衰,则水火不交,形成上热下寒之局。 我在钦州曾治一患者,口腔溃疡伴头晕、口干口苦、心烦易怒,却又有大便稀溏、四肢不温、脉沉细。
此正是典型的厥阴病上热下寒证。
予四逆汤合柴胡、枳实、白芍、茯苓、泽泻、桂枝、白术等,五剂症平。 治此证须清上温下,交通心肾。
黄连苦寒清上热,附子辛热温下寒,肉桂引火归元,炙甘草补中守中。
诸药合用,复其阴阳升降之机。 正如《伤寒论》所言:"凡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"。
上热下寒证往往是阳气不能固密,虚阳浮越的表现,治疗重在温固下元,使阳气归位。 五问:厚土伏火法治溃疡,如何理解? 学生问:老师提出"厚土伏火"理论治疗口腔溃疡,请详解其内涵和临床应用。 林师答:"厚土伏火"法是我在长期临证中总结的经验,其理源于土厚则火伏,中足则上下交。
脾胃属土,为气血生化之源,气机升降之枢。土薄则火易浮越,土厚则火有所伏。 此法重点在于健运中焦,补土伏火。
炙甘草用至30克,正是取其甘缓补中之意,配以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健脾益气,使中土厚实,则浮火自降。 曾治一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,溃疡反复发作十年,伴食后腹胀、便溏、舌淡胖。
此乃土薄不伏火之证。
予厚土伏火法:炙甘草30克,配炮姜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等,五剂症减,十剂症平。 此法与温潜法相辅相成,温潜法重在温下潜镇,厚土伏火法重在补中守中。
临床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机,二者合方化裁。 六问:口腔溃疡的六经辨证要点何在? 学生问:请老师总结口腔溃疡的六经辨证要点,以及经方之间的鉴别应用。 林师答:口腔溃疡的六经辨证,重在辨病位、病性、病势。 太阳经口疮多伴表证,可用桂枝加附子汤;
阳明经口疮多为实热,可用白虎汤或三黄泻心汤;
少阳经口疮寒热往来,可用小柴胡汤;
太阴经口疮脾虚湿盛,可用理中汤;
少阴经口疮阴阳两虚,可用肾气丸或黄连阿胶汤;
厥阴经口疮寒热错杂,可用乌梅丸或甘草泻心汤。 经方之间需仔细鉴别。
如甘草泻心汤与乌梅丸皆治寒热错杂,但甘草泻心汤重在调理中焦寒热,乌梅丸重在调和肝胃寒热;
四逆汤与肾气丸皆治下元不固,但四逆汤重在温阳救逆,肾气丸重在阴阳双补。 我曾治一老年口疮患者,溃疡三十余年,时发时止,脉洪大而面赤如醉,却双膝独冷,夜尿频多。
此乃高年肾阴下亏,阴不抱阳,龙雷之火上燔。
予引火汤三剂而愈。
此案说明临证需细心辨证,不可拘泥一法。 总之,口腔溃疡虽为小疾,却能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盈亏。
为师希望你在跟诊过程中,不仅学会方证对应,更要领悟中医阴阳平衡、气血调和的整体观念,如此方能成为明理之医。 文章说明:本文基于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林佳明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整理而成,通过师生问答形式探讨口腔溃疡的六经辨证与经方治疗。
文中案例均来自林佳明医师的真实医案,理论分析结合《内经》《伤寒论》等经典著作,突出中医辨证思维和整体观念。 版权声明:本文为中医师承学习笔记,仅供学术交流使用。
临床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,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,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