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膨胀到37万亿美元这个天文数字,全球各国都在关注这个庞大债务的走向。过去几年,日本、中国和英国作为传统大买家,现在却开始减持,这让很多人担心美债会不会没人接盘。结果,出人意料的是,美国本土投资者成了最大买家,他们持有的份额占到总公共债务的七成以上。这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最近两年本土买盘的力度特别大,基本稳住了市场,避免了更大波动。说白了,美国人自己借钱给自己花,这里面水挺深的,得一步步捋清楚。
先说说美债的来龙去脉。美国政府发行国债是为了填补财政赤字,简单讲就是收入不够花,就得借钱。历史上,美国作为全球老大,美元地位稳固,国债被视为最安全资产。美元是石油交易的主要货币,华尔街操控全球金融,这些都让美债吸引力强。但最近几年,美国经济遇到瓶颈,失业率一度升到4.3%,通胀率在3%以上徘徊,新兴产业投资回报低,股市也动荡。2024年,道琼斯指数多次单日跌超500点,这都加剧了财政压力。政府为了维持海外军事基地和全球影响力,只能继续印钞发行国债,形成恶性循环。总债务从2022年的30万亿涨到现在的37万亿,每年财政收入才4万亿左右,光还债本金就得花9年多时间。
三大传统持有国开始抛售。日本作为最大外国持有者,到2025年6月持有1.1476万亿美元,但从2023到2025年抛售了数百亿美元。中国持有量降到7560亿美元,这是15年来最低点。英国持有8580亿美元,也在波动中减持。这些国家抛售的原因很简单,美债风险上升,美国经济衰退信号明显,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。全球其他国家也跟着减少新债购买,导致美国财政部拍卖国债时,需求一度低迷。2025年上半年,外国持有总额在8.2万亿到9.13万亿之间,只占总公共债务的27%左右。
就在各国避开美债时,美国本土投资者站出来了。他们持有的美债超过26万亿美元,占公共债务七成以上。这里面包括美联储、养老基金、保险公司、银行和普通民众。美联储持有约4.2万亿美元,到2025年8月20日,具体是短期票据1.955万亿、名义票据和债券35.865万亿等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是主力,他们为了匹配长期负债,必须持有安全资产,美债利率升到5%左右,对他们有吸引力。银行用美债作为储备,普通家庭和学生也加入购买,因为这是习惯性选择,觉得政府不会倒。2025年6月数据,本土持有包括互惠基金和州政府基金,总额超26万亿。
本土买盘的涌入不是一时兴起。2022到2023年,美联储连续加息,推动国债收益率上升,这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。养老基金经理根据法规要求,批量买入长期国债。保险公司调整资产负债表,确保覆盖长期保单。银行处理客户指令,将资金转向国债账户。个人投资者通过在线平台或邮寄支票买入,学生用手机App选购5%利率产品。整个过程推高了拍卖需求,每周在华盛顿举行的国债拍卖,本土竞标活跃。2024年失业率高企,通胀侵蚀购买力,但美债被视为避险工具,尽管实际回报被通胀抵消一部分。
为什么美国人这么积极接盘?一部分是因为福利需求。高福利体系让养老问题占经济大头,基金机构购买国债是为了维持政府支出,保证退休待遇。美联储影响深,这些机构跟政府挂钩紧密,只能响应号召。普通民众对政府有信任,长久习惯把美债当成可靠投资,就像存银行一样。觉得就算赔也不会赔太多,一旦经济好转,收益可观。更多是无奈之举,为了维护整体利益,国家破产会影响所有人生活。所以,美国民众拿出积蓄,投入这个高风险领域。
本土接盘缓解了危机,但没解决根本问题。2025年净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,挤压其他预算。美联储7月会议决定维持利率,观察经济数据。股市继续波动,2025年下半年道琼斯多次下跌。海外军事开支大,2024年中东和亚太部署增加预算赤字到2万亿。养老基金回报率跟不上通胀,资产贬值。个人投资者美元购买力下降,利息勉强抵消物价上涨。银行流动性紧缩,信贷增长放缓。GDP增长率2025年第三季度只有1.4%,失业率升到4.6%。
政府依赖新债发行,拍卖频率增加。本土买家延缓爆发,但债务规模还攀升到38万亿。美联储缩表缓慢,到年底资产负债表超7万亿。投资者信心渐失,养老基金下半年减持短期国债,转向其他资产。保险公司出售部分持仓。银行监管压力大,信贷紧缩,企业倒闭增加,失业进一步上升。通胀升到3.5%,美联储讨论微调加息。军事行动频仍,2025年远东事态升级,预算赤字扩大。本土努力只是推迟危机,经济循环恶化,债务内战信号明显,国家运转艰难。
美国债务问题根源在财政失衡,穷兵黩武和福利支出过高。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遗产让美国坐享红利,但资产阶级政体弊端导致坐吃山空。现在转向掠夺路径,但中国和俄罗斯不会轻易让步。霸权总有终结日,美债本土接盘只是暂缓,无法逆转困局。全球经济联系紧密,美国债务危机波及世界,各国需警惕。
总的看,这场美债接盘游戏,美国人自己玩得最凶,但长远风险巨大。外国减持,本土补上,短期稳住市场,但利息负担和经济压力会越来越重。希望政府能调整政策,减少赤字,否则后果难料。
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,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,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